找到相关内容988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

   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 /明法比丘 撰  马哈希西亚多(Mahasi Sayadaw, U Sobhana Mahathera 1904-1982 。按:“西亚多”是对教授禅法的法师或长老比丘的称呼)...实修禅法,因此,他仔细研究《大念处经》及其注释,并记住其要领。  1931年马哈希西亚多和一位比丘仅携带三衣一钵云游,寻找教导实用禅法的明师。在离毛淡棉不远的打端(Thaton),他发现一位有名的禅师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050316.html
  • “大师”释义

    “大师”释义  /明法比丘  巴利文Sattha(梵文sastr)译作“大师”,在阿含经中出现八十多次,大部分指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:有四次是外道称他们的导师(长身婆罗门[杂阿含93经]、种德婆罗门[...用于一般的尊称(不一定有大名望者)。在《十诵律》制订:“若比丘言我是大师,说大师事法,得兰、夷罪。”这是处罚出家人自己抬举自己的过失。若是别人称呼自己则无犯罪。“大师”在现代的佛学名词中,又降低了它的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950312.html
  • 世间充满着什麽?

    住、灭的事物,执着就苦,不执着就不苦。 佛使比丘著 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4944796.html
  • 净化人心

      净化人心   /明法比丘   暴戾、凶杀是最近台湾人民都能感受到的气氛与恐惧。治安的恶化,是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结果,部份的人民不循正常的工作、职业来谋生活,想快速、钻法律漏洞或犯罪手法谋取暴利,打乱了正常的、安份的社会秩序。   人民不守法的情况,在十字路头就可以看到,经常可看到惊心动魄的闯红灯、不守交通规则,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,更有家庭暴力、街头抢劫、偷窃、绑票、贩毒吸毒、黑道横行、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248834.html
  • 五戒戒相

    五戒戒相  /明法比丘 整理  本文参考律藏比丘、比丘尼戒的四波罗夷法(灭摈,不共住)即四根本戒,以及《优婆塞五戒相经》,使戒相清楚明白,以便利受持,受戒律的保护及获得利益。若在家人受持五戒而违犯...,约1/24英两(ounce,约0.333钱)值台币370元(1997年)。但今由于时代变迁,要考虑因素很多,  难以换算。目前泰国比丘戒以偷1铢(约台币1元),算是犯不可悔罪。  ?对于非己物之有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248837.html
  • 忆念僧伽

    忆念僧伽  作者:明法比丘   Su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, uju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, naya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, samici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, yadidam cattari purisayugani 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849255.html
  • 佛教四护卫禅

    佛教四护卫禅  法增比丘   一个精勤的佛弟子,应经常修习四护卫观;那即是:佛随念,慈心观,不净观和死随念。[清净道论]说随念是:「数数起念,故为「随念」;又于应该发生的地方而发生,故正信而出家的善...解脱,观苦而无愿无作解脱,观无我而空解脱。‘薄伽’指‘过’的意思,‘梵’指‘有’,即不在三有中。   汉传经文   在[增壹阿含经]里佛言:「若有比丘,正身正意,结跏趺坐,系念在前,无有他想,专精念佛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4.html
  • 厌离

    厌离  /明法比丘  厌离(nibbida)是厌恶常、乐、我、净的颠倒,厌恶贪嗔痴的纠缠。在阿含经谈到厌离是:“当观色无常,如是观者,则为正观,正观者则生厌离,厌离者喜贪尽,喜贪尽者,说心解脱。”(《杂阿含经》第1经),如此观察、厌离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得心解脱。又说到:“色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,非我者亦非我所,……圣弟子如是观者,厌于色,厌受、想、行、识。厌故不乐,不乐故得解脱。”(第9经)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050314.html
  • 生活止观

    生活止观  /明法比丘  把身心静一静就是“止”;看一看身,看一看心,就是“观”。这个小动作经常练习就是实践生活止观。  把身心静下来,有时是拦下、冻结、伏住躁动不安,有时只是检证一下有无不安。而单纯地、放松地、不加好恶评断地看看身心,可奇妙地转化不安或烦恼,这是平常就可以实践,而且有药到病除的即刻效果,不必等待静坐时或密集禅修时才来化恼解厄。  在生活中,经常能静一静、看一看身心活动,减少或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050317.html
  • 烦恼的边际

    烦恼的边际  /明法比丘  世人探讨“世界”有边无边,或“我”有边无边,都是不著边际的问题。佛教所关心的是烦恼有无边际的问题,因为烦恼若无边际的话,任何人都无法断灭它,若是有边际,那是什么情况呢?又如何消灭它?  烦恼是欲界众生的作恶、不善的因(心)及不善的果报(异熟),色界、无色界众生已伏住欲、恶不善的因及果报,所以,烦恼难以现行。欲界的不善是贪、嗔、痴,不善果报是现生所受的身、心的苦。贪嗔痴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1150583.html